隶书基础教程之“钩画”的书写方法讲解
隶书中的钩画有七种不同写法。隶书钩画和撇画混淆,原因在于钩锋钩颈过长,隶书钩画多带波笔痕迹,滑行出钩,书写时走笔慢些。钩的关键在于转折,笔锋自上而下转折时,逆锋提笔出锋,将篆书的圆转改为方折。如例字《张迁碑》“刊”、《乙瑛碑》“尊”、《曹全碑》“掖”、《史晨碑》“子”。
竖长钩 藏锋逆起笔,然后转锋向下中锋行笔至弯钩处转笔向左写钩,回锋收笔。如例字《张迁碑》“事”、 《曹全碑》“列”、 《史晨碑》“尉”、 《乙瑛碑》“事”等字。
短钩 接上笔顺势露锋起笔,向右下渐行渐按至转钩处,再向左转锋行笔,收笔时回锋收笔。如《史晨碑》“宁”、《张迁碑》“诗”、《曹全碑》“宁”、《乙瑛碑》“孔”。
出锋钩 顺势藏锋逆起,转锋向下中锋行笔,然后向左转笔出锋。如例字《乙瑛碑》“子”、《曹全碑》“子”、《史晨碑》“河”、《张迁碑》“君”。
戈钩 隶书的戈钩写成波磔形。书写时藏锋起笔,转锋向右下中锋行笔,运行时掌握好提按用笔方法,按笔后轻提笔出锋收笔。如《曹全碑》“戴”、《史晨碑》“戈”、《张迁碑》“感”、《乙瑛碑》。
心钩 隶书的心钩也写成波磔,如同斜捺写法一样。心钩常见于字下,形波势趋平属下托上的字形结构。如《曹全碑》“思”、 《张迁碑》“恩”、《史晨碑》“应”、《乙瑛碑》“愚”。
横折钩 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行至折笔处行笔向下,然后向左方向写钩。此钩写法一般出锋,也有其他隶碑例字藏锋写钩。如例字《曹全碑》“羽”、《张迁碑》“问”、《史晨碑》“司”、《乙瑛碑》“祠”。
横折弯钩 逆锋起笔写横,转笔向右折锋向下写弯钩,此笔画要强调提按变化,再向右下平行出锋。如《曹全碑》“凤”、《史晨碑》“几”等。也有的字不出锋,《张迁碑》“凤”、《乙瑛碑》“艺”收笔不出锋。
竖折弯钩 逆锋起笔向下写竖。转笔或折笔向右平行渐按,行笔时提按用笔,收笔出锋。如《史晨碑》“孔”、《曹全碑》“乱”、《乙瑛碑》“先”、《张迁碑》“纪”。
横钩 藏锋逆入向右行笔,行笔至钩处,提笔向上转笔向左下写钩(斜势),用笔先按后提,钩露锋收笔。如《张迁碑》“宽”、《曹全碑》“家”、《史晨碑》“空”、《乙瑛碑》“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