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林书法

当前位置:主页 > 书法作品欣赏 > 名家真迹 >

名家真迹

书法家的故事有趣的事情(书法家有趣的小故事)

时间:2023-02-08 22:18:02 作者:北辰Polaris 来源:冯雪林书法
书法家的故事有趣的事情的字迹已经渗入木头三分厚了呢!由此可知,王羲之写字的功夫有多深了!后来,有人就把王羲之写字能渗入木头三分厚的事变成“入木三分”这句成语,用来

内容导航:

1.书法家的故事(要精细的)

2.王羲之书法家的故事

3.书法家的故事。柳公权)

4.有没有关于古代名书法家的故事】

5.关于书法的小故事

书法家的故事有趣的事情(书法家有趣的小故事)

Q1:书法家的故事(要精细的)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Q2:王羲之书法家的故事

王羲之苦练书法史记》记载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染。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 墨磨万挺,不做张芝做索靖。(中国历史上几位成功书法家的苦练典故。)

《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是以情作书的光辉典范,通篇洋溢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意境,让人观赏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

群贤毕至少长集,文人墨客修契礼。虽无丝竹管弦乐,却有觞咏吟唱题,茂林修竹惠风畅,崇山峻岭清流急。潇洒淋漓呈一序,天下行书数第一。群贤毕至少长集,文人墨客修契礼。虽无丝竹管弦乐,却有觞咏吟唱题,茂林修竹惠风畅,崇山峻岭清流急。潇洒淋漓呈一序,天下行书数第一。

Q3:书法家的故事。柳公权)

1.柳公权拜师“脚书老人”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十二岁即能读诗写文章,并写得一手好字,被称为神童,因此他渐渐骄傲起来。
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树下写字碗,这时过来一位卖豆腐脑的老人,柳公权得意地拿着自己写的字,对老人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人说:“这字写得就像我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有筋骨”。柳公权很不服气,硬要老人写个字看看。老人说:“我写不好字,可有人用脚都比你用手写得好,不信你明天进城去看看。”
第二天,柳公权来到县城,一进城门就见北街的大槐树上挂了一个幌子,上书“字画汤”三个大字,树下围了许多人。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者,光着双脚,坐在地上,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着笔写对联,写得非常好。
柳公权看了既惭愧,又敬佩,要拜他为师,并请教他写字有什么秘诀。这个老人才用脚提笔写道:“写完八缸水,染黑一池水,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说:“我生来没有手,用脚写了50多年,现在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听了,很有感触,从此发奋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书法家。
2.大无畏精神
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一次,他到京城办公事,当时的皇帝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里看见过你的字,早就想见你了。
为了嘉奖柳公权,皇帝升了他的官,然后又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里正直笔才会拿得正,才可以叫做书法。
唐穆宗马上变了脸色,以为柳公权是用笔法来向他提意见。在古时,下属一句话说不好是会容易被杀头的,柳公权敢于这样说,表现了他敢说真话的大无畏精神。

Q4:有没有关于古代名书法家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 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 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 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 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 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 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 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 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 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 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 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 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 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 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 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 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 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 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 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Q5:关于书法的小故事

“入木三分”的故事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大书法家叫做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能写的这么棒?是因为他每天都非常努力的练习,努力到连走路的时候,都会用手指头在衣服上不停的写,日子一久,把衣服都写破了!

有一次,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等他写完以后,工人想要把字迹擦掉,擦了很久都擦不掉,只好用刀子来刮,刮呀刮!没想到居然刮了三分厚的木头才把字迹刮干净,原来王羲之写的字迹已经渗入木头三分厚了呢!由此可知,王羲之写字的功夫有多深了!

后来,有人就把王羲之写字能渗入木头三分厚的事变成“入木三分”这句成语, 用来形容一个人写文章、讲话或是表演得特别好的意思!

这个就很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