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心得体会(学书法的体会和感想)
学书法肯定会提升个人修养,但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书法相比其他艺术的门槛是最低且最实用。
比如学钢琴、小提琴、古筝、古琴,准备个乐器都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还更别说高昂的学费。如果家里的大人会书法,自己教小孩子都是可以的。
所以这两年大吹书法的风,如果过于功利,反倒是本末倒置,长远来看未必是好事,学到实打实的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1
我动手写毛笔字是受室友的影响,她在空闲时就会写上一两张,出于好奇就拿过室友的笔照着字帖开始依葫芦画瓢。
遇到不会写的地方就把室友喊过来指点一二,问题是她也是个半路出家的二刀子手,只会临摹,也不能讲出个所以然,她只会握住我的手,带我写一遍。
跟着室友写了一阵之后,始终不得法,尤其一些细节的地方根本不会处理,只能去瞎描。
怕把手写坏,就暂且停笔,转而在网上找一些教学视频,一入书法深似海,尤其冲着某些名气大的人去,反而让人失望。
2
相比学其他艺术,书法在器具上对入门的要求非常低,便宜的20、30就能配一套,同时也可以自学,能写的人倒是不少,但能把书法“讲好”的人就非常之少。
在网上看了一圈,发现只有启功老先生和黄简老先生的课程是值得一听,也经得起推敲。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启功老先生的教学资料不齐。
作为书法的入门学习,个人比较推荐黄简老先生,当然网上对这位老先生的评价不一,这也很正常,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是网上又有谁是将自己毕生所学且毫无保留地做成视频供大家免费学习?每节课程必定追根溯源、有理有据、保质保量,反正我是觉得非常受用。
总有初学者会问这样的问题,作为初学者的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
对于初学者来说先学“欧体”还是“颜体”,这就是个伪命题,还没学会爬的人,就不可能会走路,即使侥幸抓住某个东西走两步,也会很快栽跟头。
学习任何事物,总要先打基础,即基础的概念要清楚,基本的技法要熟练。
比如学钢琴,总要懂乐理知识,什么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你总得懂什么意思,几几拍的曲子、模进、音程等也得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要不然这琴还怎么弹。说实话,稍微学了点乐理知识,唱歌踩拍子都准一些。
而一支毛笔两个锋,尖峰和侧锋,看似构造很简单,但你写的时候就觉得不好掌控。怎么起笔、怎么行笔、怎么收笔,你得做到心中有数吧。
我曾听别人说要学会读帖,但没人告诉我要怎么读,我傻到以为是看帖识字。结果搞半天才明白读帖怎么回事?读帖是读每个字的结构笔势和用笔的走势,这是拆分、找路线图的过程。
学会拆分的目的就是为了组装,这组装的好不好,就靠勤加的练习和理论的加持。
所以唐代的书法大理论家张怀瓘的《玉堂禁经》里就写到:
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
《玉堂禁经》里归纳、总结出了九用和五势,外加一个【永】字八法。
九用:顿笔 、挫笔 、驭锋 、蹲锋 、踆锋 、衄锋 、趯锋(yue四声,多音字) 、按锋 、揭笔。
九用是毛笔的九种使用方法,由于毛笔构造的特殊性,很容易散开,写字时不可能随时舔墨调峰,所以
驭锋 、蹲锋 、踆锋 、衄锋 、趯锋(yue四声,多音字) 、按锋属于调峰动作。
顿笔 、挫笔、揭笔属于收笔动作。
字分为8个单一笔势:侧、勒、策、努、趯(ti,四声)、掠、啄、磔。
五势(复合笔势):钩裹势、钩努势、衮笔势、竖笔势奋笔势。是由单一笔势排列组合后,总结出来的共性。
tips:如需弄明白九用、五势、永字八法,请网上搜视频,文字描述没有视频直观。
所以学习任何事物就是先抓共性、抓大轮廓,那些旁枝末节都是锦上添花。
3
记得第一遍看完黄简讲书法的初级课程时,脑子是晕的,概念搞不清楚,毛笔也用得不利索。
那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看第二遍,同时边听边理解地把课件抄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就体会到老先生的不容易,我抄了一遍现成的果实,我都觉得很费时费力,更别提前期备课的工作量有多大。
虽然费时费力,这一次的功夫是没有白花,稍微有点开窍了,拿着一张字帖时我会一边分析一边书空了,不是拿着字帖看图识字。
在看《兰亭序》《智永真草千字》《阴符经》时,就能从细节之处,看出他们三者之间的传承和变化,共性与个性。
兰亭序
智永真草千字文
阴符经
虽然自己还是写得不好,但与之前比就好太多。
写在最后
1、学习书法时,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技法要熟练。
2、进入一个从未涉足的新领域时,需要耐心和坚持,学好书法真的很不容易。
3、肯定还有很多更好的老师,但是差的老师也不少,所以大家要学会判断。
4、纵使学书法有功利的好处,但也别矫枉过正。
5、这仅是我个人学习书法过程中的一个小结,肯定有不足之处,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