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故乡(于右任古居)
于右任先生1879年生于三原县城河道巷,现在我们所说的故居坐落在县城西关斗口巷,是于右任父亲于新于1894年购置的。当时院落占地面积2008平方米,分为中院、祠堂和磨坊,大门朝西开,除建筑之外满院种植花卉和果树。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建筑不复存在,值得庆幸的是于右任当年住过的三间厦房和古槐依然存留。于先生1938年所作《归里省斗口巷老屋》诗云:“堂后枯槐更著花,堂前风静树阴斜。三间老屋今犹昔,愧对流亡说破家”。经过一个多世纪风雨侵袭,房屋已破烂不堪,濒临倒塌。1999年7月,为了保护于右任故居,三原县政府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由于院子西边于家祠堂和大门被地方群众重建了住房,西门不复存在,于是大门改朝东开。走进大门,径直向前,便是抚育于右任长大的伯母房太夫人住过的宅院。这块地以前是于家磨坊,早已破烂不堪,于右任先生为了报答伯母的养育之恩,在磨坊原址为伯母修建了六间厦房,南北对称各三间,后来称为上院即上房。这是整座院落建筑中最考究的房屋,有卧室、客厅等。2003年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进行了重新修葺。
上院前面是一片院落,院落北侧是中院。这是于右任青少年时期读书和生活的地方。于右任投身民主革命后每次回故里省亲祭祖都居住于此。这座院子呈四方形,369.5平方米。和院门相对的是一间厦房,据说曾是于家的厨房,院门西边的三间厦房是于先生的书房兼卧室,书房居东,卧室居西。室内非常简陋,只有一炕、一张老式桌子、两把椅子,桌上放着于右任先生用过的茶叶罐、食盒、镜子和毛笔,墙上挂着几张于先生在台湾和同乡的合影。广为流传的“一灯如豆下苦心,父子相揖背章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间屋子里。简陋的居室,足以说明身为政府要员的于先生是何等的清贫廉洁。走出房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居于院子中间那棵槐树了,高20米,周长3.5米,枝繁叶茂,据说这棵树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于父购置此院时就有的。这棵树同三间老屋伴随于先生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中院北围墙上是一组记载于右任先生苦难童年、艰辛谋生、造福百姓、救国救民的壁画。这是后人所作,供游人参观。
于右任先生在这所院子断断续续生活了25年,也就是在这院子居住时,于先生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三原县学,先后到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学习;也就是在这座院子居住时,他写下了痛斥慈禧太后“女权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的诗句。1999年,于右任故居被三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