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笔人物的书籍有哪些(工笔人物画参考书目)
画家简介
釋心德,字昌元,俗名姚元贵。1964年生于山东钜野。1984年随上佛下庵法师在济南千佛山出家。同年到苏州灵岩山学习,1986年考入北京中国佛学院,随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缐鹤汀先生学习工笔人物,并临摹了大量的传统名画。1990年毕业后专攻佛菩萨画像。1992年在青岛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受到深圳弘法寺上本下焕大和尚约请,为弘法寺画大型水陆画。1997年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百幅观音宝相》个人展,同时出版《观音宝相》画册。2004年再次于深圳博物馆举办《诸佛菩萨圣像大观》大型画展。
现任山东省艺术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曾任深圳市政协第四届常委,深圳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弘法寺堂主等。
佛陀圣像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艺术之最高峰,是透过绝对的无我境界,而融化于宇宙间的一种无言的缄默,这种超于物我的理念,唯有宗教与艺术的陶融,才能说出一点人类精神的真实。佛教艺术是由自心觉悟,而用各种方法显示出来,使他人得到同样的体悟。
……
何谓菩萨及菩萨的由来
我们通常都可以听到“菩萨”的称号,乃至也可以将“菩萨”的称呼作为恭维他人的美誉。所以,菩萨一词对于一般人的印象,既是崇高伟大的,也是平易近人的;既是神圣莫测的,也是简单普通的。其实,能够真正了解菩萨的层次及其境界的人,并不太多,尤其是从未听过佛法的人,认为凡是泥塑的、木雕的、石刻或彩画的,乃至一切鬼神像,都可以称作菩萨,这都属于莫知所以的观念了。
……
佛像产生的考据
佛像究竟是为什么缘故而存在的?这个缘由,我们可以在大体上陈述一下,因为有些学者曾经去印度实地考察佛像形成和制造的过程。不知什么道理,在印度,佛教宏扬以前,习慣上是根本没有神像的。不仅没有神像,甚至连神龛、佛堂这一类的宗教设施也没有。当有祭典的时候,才设一个祭域或祭坛,为了祭典,有时也会特别准备一些道具,一旦仪式结束后,这些东西都曾全部销毁。这是什么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反正在佛教的场合,我们可以看得出,佛像已经成为永久性的宗教遗物,这一点是错不了的事实。
……
观世音菩萨的由来与发展
观世音菩萨,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古有“人人弥陀佛,家家观世音”的说法,这句俗语,就足能使我们领悟到观世音菩萨对人们的影响了。但这“家家观世音”不知传了多少岁月,究其具体的观世音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又如何贏得众人赞誉的,却众说纷纭。其真实情况,对没有深入研究的人,是很难说清楚的。
……
观世音菩萨的源流
在释迦牟尼佛宣讲的《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记载:“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童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大势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