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书法的魅力(书法的魅力及感悟打油诗)
关于书法,我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
书法末艺,群氓争趋。
圣贤人物,亦一余事。
我的意思,那些人中龙凤,于书法不是那么斤斤计较,却能把字写得超凡脱俗。
不信请看李白唯一存世墨迹《上阳台帖》:
颜真卿的字,大气磅礴,而且特立独行;李白的字,似乎更加大气磅礴,更加特立独行。
再看相传杜甫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刻石《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诗名淹没了书名。
杜甫:“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启功说过,杜甫开了以诗论艺的先河。杜甫写有《李潮八分歌》等论书的诗歌十几首,大部分还是长篇巨制。
杜甫在诗中提出了“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命题。
可见,李杜人生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书法,即使谈论书法,也用诗歌的形式,然而他们的书法,却是超凡脱俗,非常高明。
到了书法尚意的宋朝,到了苏东坡,对于书法,似乎就更加随意。
苏东坡也是以诗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但他的书法成就竟然仅次于他的诗歌,《黄州寒食帖》还成了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和颜真卿。
当代文史大家郭绍虞有论书诗:
书学小道本寻常,
稍涉玄微转渺茫。
悟到我行我法处,
随心弄笔又何妨。
说了半天,我到底要说什么?
我要说的,是一个书法“秘诀”。
即书法要有自我,而这自我,应该是一个修养高深的“圣贤”,而不是一个想当然胡写乱画、急功近利的俗物。
有的“书法家”,成天斤斤计较于金钱,相当俗气;有的“书法家”,惯走捷径,不肯练功;有的书法家,胸无点墨,连文言文都不懂 ,篆籀也不认识;有的“书法家”,以非艺术的手段或者说不择手段吸引眼球,想当网红挣大钱……
端的是“书法末艺,群氓争趋”啊!
要知道,说得书法无法的苏东坡,又说过“书贵难”,背着人不知下了多大的功夫!
所以,所谓书法秘诀,还是要下功夫加强修养,下功夫写出自我,而不是博眼球撞大运。